“中南高科故事”写入《江苏经济报创刊40周年特刊》
2025年,是中南高科成立10周年,也是新华报业旗下、江苏省唯一省级经济媒体《江苏经济报》创刊40周年。值《江苏经济报》创刊40周年庆之际,该媒体重点采访了40位与江苏经济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机构平台的企业家、专家、代表人物等,形成“四十年江海潮涌·40年40人”专题报道,通过他们的故事、成就和贡献,反映其40年以来与中国经济、江苏经济的共同成长,发生的巨变与跃升。
中南高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。2025年1月,中南高科副总裁、江苏区域总经理李晓辉接受《江苏经济报》专题采访,讲述了这十年来走出江苏,立足全国,以及走向未来的“高科故事”。
以下为报道全文:
中南高科创立于2015年,已有10年历史。作为国内产业园开发与运营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,也作为起步于江苏、******于中国制造业的新兴产业园区专业平台,10年来中南高科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?1月初,记者采访了中南高科产业集团副总裁、江苏区域公司总经理李晓辉。过去十年,记者曾多次采访中南建设的地产项目,也曾探访从南通到苏州的多个中南高科园区。
自2015年成立起,中南高科创始人、中南控股董事局主席陈锦石以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见,明确了中南高科的发展方向——成为******中国制造业的平台。
成立之初,中南高科开发了南通滨海园区,启动了通州湾的大规模开,从此开正式进入产业园开发市场。2018年,中南高科的产业地产版图逐步向南京、无锡、杭州、济南等华东重点城市拓展。2019年,中南高科进入了全国化布局阶段。至今产业园区总数已接近200个,覆盖了80多个城市,入驻企业上万家。
2022年开始,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,中南高科及时调整,决定集中资源于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及武汉、西安、重庆、成都等中西部核心城市,从北方的京津冀到江浙沪、粤港澳大湾区,再到西南和中部地区,形成了八大区域公司的布局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、“制造业强国”和“新型工业化”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和落地, 以及2023年习主席提出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”的发展方向,中南高科对于开发产业园区的理解不断深化。即:不仅要做物质载体,更需要******中国制造业的根基,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的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。
李晓辉介绍,中南高科不仅是在做综合性园区开发,还在培育新兴产业的细分赛道,为入驻企业提供科研载体。从2020年开始,中南高科已明确建立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方向,涵盖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。每位中南高科副总裁负责一到两条产业链,担任链长,带头组建产业联盟,引导园区资源有效汇聚,促进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。李晓辉坦言,在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方面,江苏走在中南高科各地园区的前列。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是江苏园区的优势产业。在常州,中南高科正围绕理想新能源汽车基地开展园区建设。在镇江,中南高科计划与北汽极狐新能源整车基地开展产业链配套合作。此外,在吴江市盛泽镇,中南高科已投资将传统纺织企业改造为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基地。
近几年,美欧等经济体不断针对中国企业加高技术与贸易壁垒,而国内部分制造业过度竞争日益显现,对国内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带来了不小冲击。面对冲击,中南高科目前的发展境况如何?李晓辉直言,2019年以来,外部对中国制造业的封锁持续加剧,对中南高科影响很大。一些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、墨西哥等地,中小企业的整体投资增长有所放缓。但中国依然是全球蕞庞大的市场,并且中国拥有全球蕞完整的制造业体系,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仍保持着强大的竞争优势。此外,外部压力也成为了推动中南高科园区企业从“模仿创新”向“自主创新”转型的动力。2021年到2023年,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放缓,央企、地方国企及更多民企都开始进入产业地产领域,市场上的园区项目数量激增,产业园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。
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中南高科采取了新的发展策略集中于“******新兴产业”于“专业化”。遍布全国的近200个园区里,新能源汽车、生命健康、半导体集成电路、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是主要产业门类。中南高科已开始培育未来产业,如:在南京江宁开发区设立了人工智能产业研发空间,在南通通州湾园区引入驼航智能制造中心等。
中南高科·全国200+产业园招商中
考察及商务洽谈 请联系上海总部招商中心葛总
更多厂房土地 请点击【园区产业招商】
中资企业出海 泰国 | 越南 | 印尼 | 柬埔寨 | 马来西亚 | 墨西哥 | 美国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